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17的文章

五鄉鎮,慢慢走,金沙鎮

圖片
  金沙鎮 今天要介紹的是金沙鎮,它位於金門本島東北部,面臨太武山,地處東北季風的迎風面,因此風獅爺的數量在金門縣內為第一,形成金沙鎮內特殊的人文景觀。來到金沙鎮,可一探當時戰爭留下建築的設備,像是獅山砲陣地、用來心戰喊話的馬山觀測所哨站,或走訪早在元朝設廠的西園鹽場遺址、在地人俗稱的「山后十八間大厝」- 山后民俗文化村 ,當然也要品嘗一下沙美老街的當地美食囉。 山后民俗文化村 金門保留最完整的古聚落房舍,當屬位於金沙鎮的 山后民俗文化村 ,該村建於清光緒26年(1900),是旅日富僑王氏父子闢建的族居,佔地達1,230坪,包括16棟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,1棟三落大宅及1棟王氏宗祠共18棟,合稱「十八間」,村裡有一棟學塾,取名為「海珠堂」,既有傳統建築雕樑畫棟之美,也是金門僑鄉最具代表性建築,整個聚落排列整齊、精緻的建築風貌,是金門的閩南古厝聚落群,最知名代表典範。文化村中還規劃禮儀、喜慶、武館等主題館,展出先民的文物,讓遊客瞭解金門的歷史。 山后聚落坐落於「五虎山」的山谷凹地,相傳為金門好風水之處,其地形上有「五虎回頭」之勢,「虎嘴」在入口牌坊處,而中堡的「王氏家廟」則位於「龍穴」上,山后民俗文化村正是坐落於中堡,種種神秘傳說增添不少遊興。 馬山觀測所 金沙鎮的馬山,距大陸的角嶼僅2,100公尺,退潮時更只有,1800公尺,是金門本島最靠近大陸的據點,過去一直是觀測對岸海上活動及空飄文宣的軍事要塞,有「天下第一哨」之稱,今日已褪去軍事色彩,成為金門熱門觀光景點。 馬山觀測所在民國57年開挖,利用原有交通壕往下挖深,上鋪水泥形成一個人工坑道,相當隱密,裝設有3座高倍率大型望遠鏡,監控對岸海空動靜;進入觀測所大門後,需通過一段全長174公尺的戰備坑道,坑道內設有槍堡等軍事設施,天候佳時福建的獅頭山、石鼓山都清晰可見。 有機會來到金門參觀戰役史蹟阿 要特別注意能否拍照留念 這裡是以前戰役的地方,所以裡面盡量不拍照 避免有不好的事發生哦 獅山砲陣地 獅山砲陣地位於金門的東北角,鄰近山后民俗文化村,是全國唯一坑道式的榴砲陣地,又名震東坑道,取「威震金東」的意思,坑道內主要是部署民國47...

五鄉鎮,慢慢走,金城鎮

圖片
金城鎮 今天要介紹的是金城鎮,古稱 後浦 ,是金門人口最密集的城鎮,也是政治與經濟中心,在唐宋時期即頗具規模,更在2012年獲選為「 台灣十大觀光小城 」。金城鎮城中留下許多史蹟,可窺見閩南、僑鄉文化留下的蹤影,而莒光路一帶頗為密集,如靈濟古寺於唐代即已創建,一旁的邱良功母節孝坊雄偉富麗;還有清代總兵署及奎閣、珠浦北路上的浯江書院、日本大正風格的模範街等古蹟可造訪。 莒光樓 莒 光樓,位在金城鎮西南,背擁豐蓮山餘脈,外聯建功嶼,佔地兩千餘坪,風景秀麗。遊客登臨頂樓,近可一覽後浦 (金城市區) 全景、浯江海潮,遠可眺望建功嶼、烈嶼風光及大陸山河。 莒光樓的造型概念,源自於古典建築的做法,但具新意的比例調整與形式轉化,使得整座建築呈現雄渾的氣勢。 莒光樓作為戰地精神的象徵,繼承了南京《首都計劃》的中國固有形式,轉化了傳統城牆城市的角樓建築,讓這棟代表當時金門的大門,一方面象微「固若金湯,雄鎮海門」的戰地精神。 我記得這裡是第一天晚上來的地方 講了很多遍都還會忘記這裡的名字叫什麼 當下朋友就脫口而出的說出「 莒光號 」 真的很好笑,然侯每次回想就會想起這裡是莒光號的莒光樓 因為那時候是晚上去 所以裡面就無法進去參觀 但還是可以爬樓梯上來俯瞰整個金門 對於第一次要去廈門的我,當下是非常幸奮 因為一看出去就可以看到廈門所有高樓大廈 很漂亮,當時就想,原來是這麼近距離阿 搭個船半小時就到了 這個是金門的電話筒哦 非常有特色 到每個景點幾乎都會有一隻這個電話筒 建功嶼 建功嶼位金城南門浯江溪口,面積約500平方公尺,該島又名董嶼、珠嶼、鰲嶼,是金門本島西海岸與烈嶼(小金門)之衛哨,一嶼堅守,如砥柱中流,「建功砥柱」因此得名。 漲潮時獨成一礁,潮退可經由海上約500公尺的石板道而過,沿路可以看到各種潮間帶溼地生態與各種海鳥。 在建功嶼的南側,現豎立一尊 鄭成功 的石像,是福建省南安市贈送,南安是鄭成功的故鄉,石像高9公尺,由48塊「 泉州白 」優質花崗石雕塑,遙望著故鄉南安,代表著對兩岸深厚的感情。 建公嶼它是在海上的一個小島 那時候我們來了兩次才等到它退潮 要過去只有一條...

走訪風獅爺的故鄉

圖片
金門的守護神-風獅爺 在唐朝時金門是個草木豐富的島嶼,隨著元朝開始伐木製鹽、經歷各朝代戰亂後,林木逐漸消失殆盡,加上強勁的東北季風肆虐,整座島嶼飛沙走石,因此先民從泉、漳州引入石獅辟邪的信仰,在聚落或風大之地設置風獅爺,希望風獅爺能夠 防風鎮煞 ,形成當地的特殊信仰文化,更成為金門的守護神。 原本用於防風的風獅爺,因十分靈驗,開始有了不一樣的庇祐功能,鎮水患、防路沖、擋宅沖、剋蟻害等等,甚至牛隻走失或遭小偷,向風獅爺祈求都能夠找回,當地居民為了感謝風獅爺,會為風獅爺製作謝袍、祭拜供品,不禁讓風獅爺增添了幾分神秘、生動的故事。 風獅爺的英姿 在金門尋訪風獅爺時,可以多加留意風獅爺的姿態是 直立 或 蹲踞 、仔細看 臉部的表情 、 脖子的掛飾 ,或是觀察風獅爺 手中的握持物 ,這會與在地居民祈求的重點相關。再看看風獅爺的性別,若兩腳間有葫蘆或明顯器官的是雄性風獅爺,持有彩球、彩帶的則是雌性,而這些細節觀察都是增加尋找風獅爺的樂趣喔! 深度走訪金門 有機會來金門旅遊時,可以規劃一趟尋獅之旅,與當地的耆老談天說地,深度走訪風獅爺的故鄉,了解那些姿態迥異、神情生動的風獅爺的故事,之後可到民俗文化村,看看極具當地特色的風獅爺郵筒,並手寫一封明信片,蓋上在地限定的戳記,寄給自己或是親朋好友,在金門留下美好的回憶。 著名風獅爺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夏墅風獅爺 原本供奉在夏墅村入口處的泥塑風獅爺,通體湛藍的色系,搭配著斜披的紅色彩帶,在藍天白雲的天際,襯托大地如茵綠草,特別顯得醒目,乍看之下更是喜感十足。 獅身高130公分,寬76公分,深96公分。底座有上下兩層。有著狀似三角形的耳朵,一雙丹鳳眼,寬大而扁平的嘴唇,寫實的性器官等特徵,這些特殊的造型早已深植人心。 官澳風獅爺 三面環海的官澳村,又是金門東半島迎風面的最北端,凜冽的東北季風素來就是村民們揮之不去的夢魘。尤其是明、清之際黃沙滾滾的那段歲月,每逢秋、冬時節,村民們儘管無奈,仍須勇敢面對那強勁風勢,設法與無...